努力打造数字化品牌——“苏周到”成功注册商标
发布日期:2021-04-09 10:28 来源:苏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字体:[ 大 中 小 ]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,“苏周到”于今年2月成功注册商标,在积极打造数字政府建设领域的数字化品牌道路上,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,“苏周到”以“周到服务,舒心苏州”为宗旨,以自然人只登一个APP就能高效办成“一件事”为目标,彰显了苏式服务的“周全”“到位”,让服务“更贴心”,让群众“更暖心”,让城市“更舒心”。
“苏周到”上线4个月来,持续在服务多样化、精细化、一体化上下功夫,服务数量和质量实现“双跃升”,下载量超400万,接入服务事项314个,接入各县级市(区)“十全十美”特色服务事项44个。目前,“苏周到”已荣获2020年苏州市改革创新“特别奖”项目一等奖、2020年苏州十大民心工程、2020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、2020智慧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政务服务创新奖等多项荣誉。
“苏周到”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“牛鼻子”工程,是一项“全流程、大作为、出经验、做示范”的改革举措,涉及理念变革和利益调整,涉及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,涉及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,其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改革,不断提升政府效率,优化业务流程,扩大公众参与,创新公共价值。
一是数字思维全面树立
推动从部门职能出发的“政府管理”加速向从应用场景出发的“服务体验”转变。
二是资金配置效益提升
解决政务服务领域存在的端口多元、入口分散、数据不通等现实问题,解决不同业务面对群众多个界面、多个网络、多个APP等繁杂局面,避免重复建设。
三是流程再造加速深化
以服务全覆盖为牵引,推进各领域理念再造、流程再造、服务再造、管理再造,加速构建“横向多维协同,纵向五级联动,深向垂直贯通”的数字政府市域统筹发展新格局。
四是品牌价值得到提升
通过提供全时空、全天候、全方位的服务,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,形成较强的用户粘性。
五是总结经验树立样板
形成了领导统筹、专班攻坚、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,形成了需求引领、快速开放、规范接入、发布宣传、专报督查的推进机制,为法人服务“总入口”等项目建设提供经验。
六是数据资产意识普及
坚持“逻辑汇聚、主体不变”,在严格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前提下,打造个人“虚拟数据资产包”,有效普及个人数据资产权益意识。
市委、市政府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上指出,要让数字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,推动全流程场景再造、业务再造、管理再造、服务再造,打造永远在线的“数字苏州”。市大数据管理局将继续以“苏周到”为数字政府领域的重要共性支撑和能力供给,持续推进“苏周到”优化迭代,积极创建“优政惠民兴业”的数字化品牌,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“善治之城”。
一是打造“一件事”。
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高频“一件事”,梳理业务流程和审批环节,依托统一身份认证、电子印章、电子证照、公共支付、电子档案等共性能力,推进业务整合和数据共享,推动跨部门、跨层级、跨区域服务从线下向线上集中,逐步实现出生、婚姻、身后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
二是推广“一码通”。
建设“一码通”工程,确立“苏服码”在政务服务领域唯一标识码地位,聚焦线上线下重点业务场景,逐步实现“一码通行”“一码通办”“一码通用”“一码通管”。推进“苏周到”一码通行等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应用场景建设,为全省全国提供苏州经验。坚持沪苏同城数字先行,在“一码通”等领域率先实现沪苏同城化感知,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积极发挥数字先行作用。
三是创新“O2O”模式。
推动“苏周到”等线上政务服务平台与全市1800多个基层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等线下服务实体对接,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
四是建设数字化品牌。
在“苏周到”建设经验的基础上,加快建设法人服务“总入口”,让法人只进“一个入口”就能高效办理“一批事”;规划政务协同办公平台,让政务工作人员只用“一个界面”就能高效办结“一类事”;建设大数据可视化平台,逐步实现“一屏总览全局,一网统管全域”,全力建设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数字化治理新高地,努力打造“数字化品牌”。